准确性低,理解需连蒙带猜
各路翻译软件让人眼花缭乱,准确性到底如何?
许多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使用翻译软件的搞笑截图。开水间被翻译成“open water”,签到处被翻译成“sign everywhere”,共享单车被翻译为“share a bike”,逃离北上广被翻译成“escape from the north wide”……
笔者以网上一则《中墨合资企业拟进军拉美市场》的英文报道为例进行测试,发现谷歌的拍照翻译速度虽快,但错误频出,几乎看不出新闻的基本内容;百度的拍照翻译速度很慢,新闻大意有所体现,但几乎每段译文都是病句,更别提准确性。如果将英文原文复制粘贴后翻译,两款软件都能翻译出大致内容,谷歌翻译的准确性更高一些。
不过,对外语差的群体来说,翻译软件还是能派上用场。“爸妈准备去日本旅游,我要给他们多装几个翻译软件,万一跟团走丢了联系不上导游呢?”清华大学研三的小陆同学说。
针对出境游需求,多款翻译软件专门设计了机场、餐馆、酒店、景点等场景,每个门类下都有使用频度较高的口语整理,但有时也闹笑话。“在泰国旅游时,有一次点餐,翻译软件把泰国香米翻译成了茉莉花大米,服务员莫名其妙。”刚结束新马泰自由行的小苏抱怨说。
总体来看,翻译软件应对简单短句还能应付,遇上长句或复杂段落,就会“束手无策”。测试过几个热门翻译软件的小陆坦言:“三分看译文,七分靠猜,才是使用翻译软件的正确姿势”。
高效互译,人机结合是前景
在网友的吐槽中,频频出错的翻译软件被戏称为“只生产段子”。对此,一位英语培训机构人士分析,计算机的发展还完全无法做到结合语境来翻译,“逐字翻译”是普遍现象,因此难免出现可笑的差错。
自去年AlphaGo大战李世石以来,人工智能迎来了一股新热潮,谷歌等多家企业已经开始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语言翻译领域。
今年年初,在韩国举行了一场备受翻译界关注的人机大战,四位高级译者对战美国谷歌、韩国Naver等三家企业的人工智能翻译软件。虽然翻译时间远低于人工翻译,但在遇到文学作品的婉转表达时,人工智能明显难以翻出言外之意。围棋领域的AlphaGo战胜了世界冠军李世石,翻译领域的人机大战却以人工智能的落败告终。
韩国外国语大学同传翻译专业教授郭重澈表示,将来人工智能可以进行首译,专业翻译师则可以在人工智能首译基础上进行修改和修饰。业内人士预测,人工智能翻译最快两年内将可适用于日常生活场景的无障碍沟通,但机器人对文学类作品的翻译,短时间内还很难达到人类专业翻译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