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接动态/海外旅行动态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四川美食征服欧洲舌尖 瑞士中国文化节

    发表于2014-1-11 10:11:14
[复制链接]
明日凌晨,由5名四川大厨等民乐表演家组成的代表团就将从成都出发,踏上前往瑞士卢恩湖畔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文化节的行程。

  川味十足

  亮相瑞士 成都餐饮获好评

  据成都大蓉和餐饮(集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明介绍,即将举行的2014年瑞士中国文化节已经是第七届了,此前承办单位维吉斯五星级酒店曾牵手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和全聚德烤鸭店,但是2011年与大蓉和合作后,就基本锁定了他们作为“中国菜”的代表。

  从前两届看,前来参加活动的嘉宾有政府官员、企业家、记者、华侨和对美食感兴趣的当地各界人士。有的甚至不惜开车一两个小时从邻国赶来。比如前德国总理施罗德也曾专程赴会,对中国文化节评价很高。特别是2012年大蓉和第二次参加中国文化节时,不仅为瑞士民众准备了地道的川菜,还以川茶、民乐、摄影为媒,积极对外宣传成都作为大熊猫故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城市风貌、自然风光和生态保护,受到活动主办方的高度评价和来宾的热烈好评。瑞士方面表示,该次活动是历届“中国文化节”中内容最为丰富多彩、影响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一次,希望能更多地与成都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西餐与川菜、西方与东方的文化交流。

  征服舌尖

  备战半年 川味川茶品成都

  那么,是什么让瑞士方面如此钟情成都,青睐成都美食呢?市餐饮同业公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川菜是中国饮食百花园中最具个性、最有风韵的四大花魁之一,它也是中国四大菜系中口感最具冲击力,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个菜系,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价值。而大蓉和在川菜中的创新力度、包容性、知名度等很有代表性,再加之前两届所取得的良好合作效果,都为双方形成这种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刘长明告诉记者,根据安排,今年的交流时间为1月17日到2月9日。为了出色地完成任务,大蓉和双楠店的厨师们提前半年就开始备战,苦心进行产品设计。从厨师团队组成看,5个厨师中除3名川菜大厨外,还安排了1名杭帮菜师傅和1名粤菜师傅,以让食客真正领略到中国菜的魅力。在产品设计上,一方面延续上两届的成功经验,全面体现“成都特色”;另一方面在继续制作传统川菜的同时,如保留麻辣鸡片、糖醋排骨、红糖锅盔等地方特色,也注重国际化和中国菜的整体亮相,比如将推出黑胡椒焗鹅肝、蚝皇牛仔骨等其他中国知名菜系的代表作品,让食客体会到成都作为“美食之都”的兼容并蓄和博采众长,担负起推介成都推介四川推介中国的任务。

  此外,服务人员和民乐表演家也将在文化节期间,现场演奏《喜洋洋》《彩云追月》《茉莉花》等传统曲目,以及观赏性、互动性极强的茶艺表演,从而让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享“川音”“川味”“川茶”的魅力。


  大厨故事>>>

  每天加练 将推新式川菜

  作为大蓉和双楠店的主厨助理,今年30岁的何健是本次到瑞士参加中国文化节的领队大厨,第一次带队出国做菜,已经有13年从业经验的他直言“很激动,也有点紧张”。

  “现在我们团队每天都加练4个半小时,将这次要烹饪的30多道菜全部演练一次。”何健说,因为有了前两次成功的经验,因此在大的方面,公司把该做的、该准备的都想到和做到了,之前去过的同事也分享了许多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可以少走不少弯路,比如在菜品上,不使用动物内脏、四肢为原料;在味型上,主要突出比较受当地欢迎的鱼香和宫保口味,减少了菜的辣味;同时,根据欧洲的饮食习惯,推出了川式酥皮牛排等新式川菜。”

  他透露,所有菜品会全部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只有一些在当地购买比较困难的调料,如干海椒、干花椒以及自制的酱料、汁水会从成都空运过去。“所以,今天晚上我们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第一批10斤汁水熬好。”

  如果说做菜讲究的是功底,那么,语言关则是何健他们在出发前的突击项目了。“这两个月,每周星期三、星期五我们都会进行英语培训,主要是对菜品的介绍和日常的生活用语。”自称目前可以“简单表达”的何健说,虽然不能零障碍沟通,但有信心能与瑞士的厨师“打好配合”。

  吃货生活>>>

  美食为媒 瑞士美女爱上成都

  美食为媒。随着大蓉和连续赴瑞士参加中国文化节的活动,成都已经成为不少瑞士人青睐的旅游胜地。

  瑞士人葛丽经营着一家小型旅游公司,主要向瑞士人介绍中国。2011年2月中国文化节期间,她品尝了大蓉和的菜后觉得“这是从来没吃过的味道”,并萌生了到成都一探究竟的愿望。2012年2月,葛丽利用赴上海之机,专程绕道成都品尝大蓉和的菜,她觉得不虚此行,她告诉双楠店总经理白雪,“在大蓉和吃饭,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很多他喜欢的菜,瑞士人到中国来,必须得给他们吃。”当年8月,她就带了一个去拉萨的小型旅游团,途经成都的时候到双楠店吃饭。从此以后,在葛丽的旅行安排表中,专门增加了到成都或在成都中转的内容。回到瑞士,葛丽牵挂的还是川菜,她不仅向瑞士朋友强烈推荐川菜、推荐大蓉和,还在自己瑞士的家中做各种川菜。对中国和四川的喜爱让她骄傲地称自己“骨子里就是一个中国人”,她甚至十分“霸道”地要求瑞士人“在中国旅游必须用筷子,不用筷子我不给他们吃饭。”“就吃中国菜,不许吃别的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伙伴:

手机版|小黑屋|华人驿站全球地接联盟 ( 陕ICP备16004167号-3 )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88号楼2
电话同微信:17762283762; 邮箱:huarenyizhan@qq.com

版权所有: 西安华人驿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GMT+8, 2025-4-3 10:41 , Processed in 0.076280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