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故居: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王若飞幼年生活、学习的地方,始建于清代,距今约300余年。坐落在安顺市北街202号,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由朝门、过道、门楼、正房、南北厢、对厅房等构成。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1982年2月,被贵州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顺武庙:坐落于中华东路首端北侧。始建于明代,距今约600余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现存泮池、大殿、东西厢房、观音楼。1999年1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修复了文武官厅、影壁、牌楼式大门,形成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
西秀山石塔:坐落于安顺城区西南隅西顺城街城垣处西秀山上,旧为郡城八景之一,名曰“笔峰耸翠”。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距今685年。塔分九级,高可五丈,塔身六面,是安顺重要地标性元代三大古建筑之一。1985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街区(儒林路):俗称“大箭道”,为清初提督绿营兵演武之地,后渐为郡人择居建房之用,遂成街道。街道两边建筑颇具中国南方民居建筑特色,大多为四合院多进式样,临街均为一楼一底,宅间以封火山墙相隔,砖、石、木结构,小青瓦底。该地段解放前住过多个安顺名人,“一门三中委”的谷氏三兄弟老宅即建在此街,现此街已经市政府明确为“历史文化街区”。
谷氏旧居:是国民党中常委谷正伦、谷正刚、谷正鼎三兄弟幼年、青年时居住、生活的地方。位于安顺城区儒林路中段东侧,始建于清代,距今100余年。分南、北两个院落,占地1770平方米。具有浓厚的中国南方民居建筑风格,2004年公布为安顺市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真寺:坐落于安顺城区县府路东侧。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初名崇真观,崇祯五年(1632)重修并改名崇真寺,距今615年,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存门楼、三清殿、肖曹祠、肖曹庙、古戏台及部分台基。2006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钟山寺遗址:位于城东金钟山山顶上。始建于清初。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旧为郡城外八景之一,名曰“金钟朴地”。现有残缺山门、捐资碑、残墙屋基、台阶、两颗百年古杏树等。
华严洞:位于西秀区华西办事处华严村,华严洞洞外崖上及附近山崖上有“飞岩”“天地妙蕴”“幽邃”等摩崖石刻,旧为郡城外八景之一,名曰“山洞读书”。在抗战初期,故宫南迁文物曾在华严洞内存放长达6年之久。1987年华严洞被原安顺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顺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距今630年,为安顺城规坐标唯一重要古迹。现存30余米,占地面积60平方米,位于安顺塔山东路中段北面,为2007年修复。2007年5月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顺凤仪书院:位于安顺二小校园内。始建于清代,距今300余年。占地面积165.5平方米。旧为郡城八景之一,名曰“文苑秋阴”。现存讲堂,面阔五间。2004年5月安顺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伟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位于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馆内收藏了数万件古生物化石及奇石,馆内配套建有石文化艺术馆、地质科学博物馆,是安顺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坝陵河大桥:大桥规模身兼5个“第一”,建造技术采用了5个“首次”。 坝陵河大桥跨越坝陵河峡谷,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