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旅游包车

西安旅游包车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发新帖

[汉中包车/安康包车/西安到陕南包车旅游价格] 西安到柞水自驾游


      早7:00省体乘车赴柞水溶洞,沿途观赏中国最大的山脉秦岭,领略秦岭山脉的雄奇险峻。满山红叶映入眼帘,穿越亚洲第一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这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世界最长的双洞单向公路隧道,设计等级为高速公路,采用双洞单向四车道,全长18。02公里。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历时4年零9个月创造的一项世界之最,使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天堑变通途。

      抵达柞水后游览西北地区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柞水溶洞。柞水溶洞有大小溶洞108个,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溶洞群落.陕西柞水溶洞内各种形态的钟乳石、石笋、石瀑布、石蘑菇、石幔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石禽、石兽、石猴、石佛形态各异,酷肖逼真;晶莹透亮的石花、石果、石葡萄令人垂涎欲滴。洞群姿态各异,绚丽多彩,既有南方的柔媚,又有北国的豪放。

      在全国目前已发现的144处溶洞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北国奇观”,1990年被列为陕西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柞水溶洞外围景区山清水秀,碧水环绕,风光秀丽,气候温润,有国家级牛背梁森林公园作为依托,及亚洲第一的“秦岭隧道”可供游客参观。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奇峰异洞,构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风光画卷。下午乘车返回西安,结束愉快的旅程。


      下午参观凤凰古镇,参观全国最大的植物活化石——千年情侣树,夫妻林。在清末民初,各类商埠字号、店铺钱庄已经遍布街巷,市井繁荣。逐渐,凤凰镇成为秦岭以南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贸集镇,在当时有柞水“小上海”之称。北方的山货土特产经马帮和人力驮转至此,再经水路沿汉江运到汉口,而江南的丝绸、稻米也经水路运来,而后从旱路翻越秦岭送入关中。 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水运的萎缩和公路交通的改善,凤凰古镇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渐渐隐没在秦岭深山之中。

      漫步在凤镇老街上,如果没有人指点,可能走几十遍也察觉不到,老街是“S”型的。在周围山上眺望,就能看到这奇怪的景象。从表面上看,这是依山傍水,应自然地形而修建的。但是这并不是那么简单。S型风格为陕西商洛地区独具,凤凰镇“S”型主街轴线由西向东延伸,像条大鲤鱼。鱼侧卧在南北两扇状如莲花的山脚河畔、四水(天河渠、排污渠、防火渠、社川河)之间。

      下午乘车返回西安,结束愉快的旅程。
回复
柞水民间音乐
柞水民间音乐大致分六大类,即:孝歌词曲、民歌词曲、民间锣鼓音乐、民间管弦器乐曲、民间生活风俗曲、戏曲音乐。其各自的形式和主要特点是:
  孝歌类音乐:孝歌属柞水山区丧葬风俗歌曲,柞水山区丧葬风俗很多,但祭灵唱歌为主要形式。其音乐是按祭灵的五套程序而演唱。据民间艺人归纳有20余种音乐段子,旋律各具特色。五套程序,即六种形式。即开歌路、孝歌、五更纸、还阳、安五方、做道场等。其中孝歌的歌词最为繁多,如大本歌词有:《游十殿》、《曹安杀子》、《董永卖身》、《目连游地府》、》《四郎探母》、《刘全金瓜》、《雷破新兵》、《高文举审妻》等数百多本;小本歌词有《穷人记》、《王祥卧冰》、《朱氏割肝》、《三伯访友》、《十二月花》、《郭巨埋儿》、《丁香哭桃》、《丁郎刻木》、《黄香扇枕》、《三点酒》、《五更孝子》等数千本。歌词内容均为劝善敬孝、祈保四季太平、颂扬古人功德等。整个教歌各段音乐不同,旋律具有凄凉宛转、优雅动听、催人泪下的特点。
  民歌类音乐:柞水民歌数量多、形式多样,虽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征集过一部分,但不及流传的十分之一。柞水民歌大致分为两类:
  1、劳动歌曲:如“打夯歌”、“拉石号子”、“背儿歌”等,各种形式的劳动歌曲,大都是一领众合,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火热生活,具有节奏鲜明的特点。
  2、山歌小调:山歌分为“情歌”、“调子”、“号子”、“锣鼓草”等多种形式,是我县民歌中最丰富、最具特色的歌种。柞水民歌小调数量很大,流传广泛。
  民间锣鼓音乐:据调查,境内流传的锣鼓音乐有一百多种,分四大类型。
  1、社火表演类:如大秧歌、小秧歌、玩狮子、跑旱船、踩高跷等各种不同形式、不同色彩的锣鼓点。
  2、曲艺类:如打渔鼓鼓点等。
  3、丧葬风俗类:如唱道、开歌路、孝歌、五更纸、安五方、还阳、祭灵等不同锣鼓点。
  4、喜庆活动类:如旅行、庆典等不同风格的锣鼓点。
  当地这些民间鼓乐,历史悠久,敲法独特,盛行至今。
  民间管弦器乐曲:在柞水区境内,流传着箫、笛、琴、唢呐等民间器乐曲,其中以唢呐曲牌为主,多用于丧事道场之中,流传至今的约100余首。
  民间生活风俗曲:民间生活风俗曲,分为两种形式,即宴席风俗歌和婚嫁风俗歌。
  1、宴席风俗歌:如《十杯酒》、《蛤蟆拳》、《螃蟹拳》、《两广拳》、《双飘带》等。
  2、婚嫁风俗歌:如《哭嫁妆》、《骂媒歌》、《哭娘歌》、《拜公婆》、《鸳鸯配》等。
  戏曲音乐:柞水地方戏曲主要为柞水花鼓和汉调二黄。
  1、柞水花鼓:花鼓音乐由地方民歌、小调、山歌八岔戏、简子戏等音乐逐步改良、革新而组成,其音乐丰富、旋律发展自由,类同歌剧发展手法。但它具有地方调式特色,代表当地口音、语气,音乐缠绵、动听,渲染力强,是优秀的地方剧种之一。
  2、汉调二黄:其音乐属板腔体,为洛镇派分支。其道白、口音为下河本地腔调,并与其它地方的汉剧有所不同。目前本地汉剧传承艺人极少,仅有农村个别艺人自发组建的戏班子,农闲时巡回在乡村演出。
  其次是民间舞蹈、曲艺表演类,在本县也有独特形式存在,其生存环境、分布范围及数量,较次于民间音乐,如群体踩高跷、耍土狮子、玩夜间龙灯、跑旱船、骑竹马灯、满架花灯会等。但这些民间表演方式,与其它各地截然不同,有着当地原生态民间艺术特色。

 
陕西民歌《脚夫调》
 《脚夫调》是一首有感而发的山歌。同时也是信天游的代表性曲目之一。编唱者主要是为了叹诉自己的悲苦身世,抒发对不公平社会的怨愤心情,而不是为了在众人面前表演。它的旋律线直上直下,大起大落,是一种感叹式语调的直接反映。整句曲调好似一声怨愤的长叹,又像是对苍天的控告和发问,把积压在心里的话一下子都吐露了出来。旋律上以so--do--re--so为基础,具有信天游音乐的典型特征。全曲既奔放又悱恻,以深沉、凝重的复杂感情,揭示了歌者的内心世界,具有较高的慨括性。
    《揽工人儿难》是陕北地区长工诉苦的歌。它用多段词叙述了长工受欺压的具体遭遇。通过统治与被统治不同待遇的比较,诉说着社会的不平。音乐中有叹息声调(如乐谱的第三小节"哎哟"),但起伏不大。整个旋律曲折、流动、 乐汇细小,是一首典型的感情抒发的直畅性作品 。
 
 
曲艺的来源
 “曲艺”所包括的说唱艺术形式,如大鼓、相声、评书、快板等等,历史都是相当长的。特别是这些艺术形式的可溯之源更为久远,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但是,把“曲”和“艺”连在一起成为“曲艺”这个词,表示目前所代表的概念,则是在解放以后。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成立了“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备委员会”,“曲艺”这个词开始使用。从此,逐渐约定俗成,为大家所承认。
  “曲艺”究竟是什么呢?
  曲艺是一种说唱曲种的总称。因此,有人把“曲艺”叫做“说说唱唱”,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曲艺”所包括的艺术形式,既有说的,又有唱的,还有说唱兼有的。
说的如相声、评书、故事等。
  唱的有大鼓、琴书、单弦、时调等。
  说唱兼有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叫做“韵诵体”。如快板、快书等。这类“韵诵体”的艺术形式,有节奏而无音乐伴奏。例如表演快板,打板掌握节奏,讲究合辙押韵,但无伴奏。只有天津快板是个例外,它有简单的音乐伴奏,更介乎说唱之间了。因此,艺人们常常不说“说快板”,而说“唱快板”。
  另一种叫做“半说半唱”。就是在一段节目里,一会儿说,一会儿唱。既有全无伴奏的说白,又有音乐伴奏的唱词。像上面提到的大鼓、单弦一类的艺术形式,既有一唱到底的唱段,也有半说半唱的段子。
  曲艺,还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释。
  从起源看,曲艺中的大多数曲种起源于民间,长期流传在城乡群众之间。因此,曲艺又称之为民间文艺、群众文艺。
  从历史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中所指出的:“中国曲艺是由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曲艺的艺术特征,是通过说唱敷演故事和刻画人物形象。它臻于成熟的标志,是产生了职业化或半职业化的艺人,并以地区、民族和曲艺艺术流派的差异发展衍变成多种曲种,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陕南花鼓坐唱
   又称为汉调二黄,习称“土二黄”、“山二黄”、“靠山黄”,或“二黄戏”。又因它是在汉水流域由西皮、二黄结合形成,故又多称“汉调”。解放初期,为与皮黄系统各剧种通用名称相统一,在安康地区又有“陕西汉剧”之称。

  汉调二黄,是陕南地区仅次于南路秦腔(即汉调桄桄)的大型剧种。音乐唱腔,与皮黄系统各剧种基本相同,以“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干,帮与京剧接近。其二黄由来,在陕西省有各种说法,皆与湖北“黄岗”说、江西“宜黄”说、安徽“石牌”说不合,而与陕西直接关系。据安康汉调艺人世代流传,都说二黄是在本地土调“黄腔”基础上受南北曲与兄弟剧种的影响发展演变而成。而所谓“黄腔”,在陕南三共本属“出格”、“变调”之意。如此,则“二黄”也许是西秦腔在陕需的“变调”之意。在汉水流域,旧有“一清二黄三月(两湖写作“越”)调,梆子跟上胡吵闹“之说。二黄名称或与此相应。至于有人写“黄”为“簧”,是否因原来曾用笛和唢呐伴奏,尚待查考决定。清代威阳刘古愚、蒲城张东白、民国时富平王绍猷、乾县范紫东等前代学考,相继考察,同谓二黄乃“秦声吹腔古调新声”。这种说法是有它的道理的。它与“西皮调”东传的时间,虽然有先有后,但其渊源则同属早期“陇东调”、“西秦腔”在江汉流域的分支,与现称的梆子秦腔同源异流,以致在清朝中叶秦腔艺人、汉调艺人与微调艺人先后同台,才成为可能,也因此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这一剧种。
  汉调二黄向以木偶、皮影与人演大戏三种形式在民间流传。流行区域,以秦地为主,延至甘、鄂、豫、川等省。就现在所知,仅在陕西的的活动范围,计达三十余县。按其区域,可分四路:一、商、镇一路,以商县、龙驹寨、山阳、镇安为中心,流行于洛南、商南、及豫西、陕东部分县域;二、安康一路,以安康、紫阳为中心,流行于洵阳、白河、石泉、汉阳、宁陕、佛坪、镇坪、岚皋等县域;三、汉中一路,以西乡、南郑、镇巴、汉中为中心,流行于城固、勉县及甘南、川北一带;四、关中一路,以西安、三原、泾阳为中心,流行于富平、咸阳、凤翔、户县、临潼、蓝田一带。二黄戏的这些活动据点,多属当时的水陆码头或商业重镇。随着商业贸易的兴衰变化,二黄戏也因之呈现出荣枯更替的状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汉调二黄在陕西的班社遗迹,因明、清两代战争破坏,已难查寻。据说安康县东神河沟王爷庙碑有明正德(武宗朱厚照,1506—1521年)或明永乐(成祖朱棣,1404-1424年)皇帝于此看过二黄戏的记载,只因庙毁碑失,亦难证实。惟知紫阳蒿坪乐楼曾有清乾隆二黄班社的题名墨迹。嘉庆道光时班社有汉中的汉荣班、西多仁丰班、城固宜太班。咸丰初年更有杨金年、范仁保等名艺人分别在西乡、安康二地设科授徒,先后培养出“洪、来、”、“永、清”、“吉、寿”、“天、久”等辈艺人。随着这批艺人到处呈献技艺,二黄班社遍布川、陕两地。其中知名者如咸丰年的裕太、鼎太,同治年的仁太、瑞仁等班。这些班社散布各地,因地方主意与师承关系的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安康派擅于文戏,通用“紫阳幽雅绵软,吐字吟泳多带川味;商洛派擅于功别样腾跃,以武戏见长;关中派注重唱、做、表演细腻,唱腔豪放。虽然特色各异,而其基本风格仍然相同。各代班(社)中,先后培养出了不少颇有成就的艺人。如道光年间查来松以生、末擅长,在川北曾获“戏状元”之称。屈来寿擅于净角,多演神戏,曾有“活灵官”之称。刘久强以生、未见长,在川、滇等地也颇有声誉。清末的姚彩盛、赵清平、董兴平,民国中期的邢大伦、杨大钧,民国后期的山鸣岐、刘鸣祥等也驰名遐迩。这些班社和名艺人,对汉调二黄的发展和延续起过重要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前后,汉调二黄一度衰落。建国初期,党和政府组织失散艺人,分别在安康、商洛、汉中、西安、成阳等 地设立一批专业剧团,在随团培养青年艺徒的同时,又在省戏校设立了汉剧班,所有这些团体,在“文化革命”中几乎损失殆尽。唯一存在的安康汉剧团,也摇摇欲坠。打倒“四人帮”后,才又在安康、汉中、商洛三地陆续恢复了一批专业剧团,使汉高二黄重现复兴景象。
汉调二黄的剧目丰富多彩,在艺人中久有“唐三千、宋八百、野外史传数不得”之称。除了衰落期间大量遗失以外,仅现所知有传统剧目一千四、五百本之多。其中抄录存本者达九百三十七个整体戏和折子戏。取材范围从上古传说到明清故事,活象是一部“中国通史演义”。对于如此浩繁的剧目,艺人习惯谦称“三本半戏”,即“封神”、“列国”(八十余本)“一本”,秦、汉、三国(约一百二十多本)“一本”,隋唐至明清“一本”(包括四百多个本、折)。艺术风格上,喜剧与悲剧兼备,文戏与武戏并重,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为主,整本与连台颇多。尤以文戏的唱词繁、本头大、行当全为其特色。其中《炼石补天》、《曹刿论战》、《征北海》、《进妹喜》、《黑逼宫》、《尝百草》、《女界牌》、《有莘三聘贤》等二百多个剧目,为陕西二黄所独有的罕见剧目。从声腔着眼,陕西的西皮剧目要比武汉地区所占比例更重。建国以来,先后改编移植了《穷人恨》、《红娘子》、《北京四十天》等二百多个本、折戏,并创作演出了《红珍珠》等一批现代戏,给二黄剧种增添了一批新财富。
  汉调二黄的行当,分为十大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老、十杂。嗓音运用上,四旦、八贴用假音(小嗓),其余各角用本嗓,即一末、九老用“苍音”,二净、六外用“虎音”,三生、十杂用正音,五丑、七小用尖音(细音)。舞台表演,向以细腻精到、认真传神为观众所赞赏。它讲究创造角色,要求把握人物性格与身份、情态,做到含情入理。《打龙棚》中郑子明、《二虎山》中王英等角,唱角、行腔皆须在乐器伴奏下边歌边舞,唱、做结合,以充分表现其特定性格与内在感情。其次,讲求按照所写地理环境与人物籍贯,准确使用方言、土音,往生育一个名角须习数省口音。如《三搜府》、《法门寺》须讲北京话,《渔舟记》得说湖北话,《张松献图》得说四川话,《打龙棚》得说晋中话。借此以增强故事的地方色彩或人物的某些特征。再者,讲求分析角色,猜度心理,注重在表演动作中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与精神面貌。如赵清平所饰《失街亭》中孔明,在察看王平所送扎营地图时,就经过了“粗看”、“细盯”、“惊恐”、“平静”、“沉思”、“深虑”几个神情变化的层次,才用一个唱段把此时此地颇为复杂的内心活动和盘托出。然后,当机立断,一面遣送图人回营报信,一面布置迎敌措施。如此,便深刻细致地把人物刻划得栩栩如生。二黄的这一在演唱上的深刻认真和生动细腻的艺术传统,对于梆子秦腔亦有影响。
  在脸谱勾画上,二黄各路亦别具特色。安康派讲求笔调细致大方,敷色匀称、鲜明;洛镇派讲求“直线要直,圆线得圆,白的一大片,黑的一条线”。原存脸谱有名有姓,一人一戏者,约计四百幅。类型大致有三块瓦、十字脸、吊膛脸、麦子脸、旋转脸、豹子脸、阴阳脸等十余种。许多脸谱勾有动物、植物、星辰、兵器、文字、图案以及宗教标志。其中赵匡胤、闻太师、包文正、关公、张飞等等人物随着年龄、时间、环境与遭遇的不同,在脸谱勾法上也相应有各种变化。即使同一人物在不同戏中,亦按其特定情景 构图、敷色诸方面各有讲究。可见其细致、传神。
  二黄音乐唱腔属板腔形式。其曲调简朴中存幽雅,婉转中有激昂,旋律注重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吐字讲求尖团分明,而且要求达到清亮准确、字正腔圆和满腔满调。其二黄调的主弦胡琴用“5——2弦”。板式有[导板]([慢三眼])、[原板]([一字])、[碰板]、[滚板]、[反二黄]([阴板])等十余种。腔类有“回龙”、“四柱”、“流里表”、“板头”、“麻鞋底”、“幽冥钟”、“梅花题”等十余种。宜于表现低沉、怨愤一类的情绪,多用于正剧、悲剧的演唱。西皮调的主弦用“6——3”弦。板式有[导板]、[一字]、[二流]、[摇板]、[散板]、[反西皮]等十余种,腔类有“流里表”、“二凡”、“九眼半”、“麻鞋底”、“灯笼挂”、“黄龙滚”、“八车子”、“四不沾”等十余种。擅于表现豪爽、欢快一类的情绪,多用于喜乐气氛或愉快热烈的场面。而在实际应用中,却又因人物性格、身分、环境、情绪的不同,两种唱腔又往往灵活处理,甚至有上半句“二黄”下半句“西皮”的特殊唱法。还有其它一些杂调,与西皮、二黄相配合,以供描绘人物或敷陈场景。至于弦丝、唢呐、曲牌,据知原有四百多种,留传下来的仅只一百四、五十种。伴奏乐器,文场有京胡(软吊)、二胡、月琴、三弦、笛子、唢呐等,武场有鼓、板、道锣、二五子、喇叭、马锣等。建国以后,乐队由原有六人扩大到十人以上,吸收了其它一些乐器与京胡拉法,使二黄音乐有所发展。
  汉调二黄近年来开始呈现兴盛景象。恢复一批专业剧团和上演剧目的同时,安康、汉中、商洛、西安等地相继出现了专业或业余的研究团体。在“二黄研究会”带动下,一些二黄爱好者,正将它列为自己的研究项目,这又将推进二黄剧的发展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柞水地处西安以南,商州以西,东经108°50′—109°36′;北纬83°25  柞水县′一36°56′之间,东西长72.7公里,南北宽55.2公里,莽莽秦岭之南坡。总面积2366.67平方公里。秦岭横贯北境,林海涛涛的原始森林是国家生物基因库。地形以西北高,主峰牛背梁海拔2802.1米;东南低,社川河谷最低海拔541米。从西北向东南,山脉延伸尤如五指,唐代诗人贾岛笔下“一山末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真实的描绘了柞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土石山区地貌。中部是海拔800--1500米的中低山川,以乾佑河、社川河两大水系为主,有川道平地及青秀山峦,有地壳运动,海底台升的喀斯特地貌及海底海螺化石沉积。有金山粮仓著称的鱼米之乡,亦有商贾云集的古镇,还有筹备未开采的铁山、银矿。从西北主峰的苍松林海到中南的经济林带及茂密的农桑,柞水是绿色的植物库,瑶草山青,琪花药香。从排水自然地貌特色看,中草药的生成优势优于太白山,更优于关中平原,最主要的一条是柞水处秦岭南坡带,有数次地壳运动变化,年代不同褶皱形态各异,方向不一形成的小区域地形,构成动植物不同生态环境,药物种类繁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建议路线112 公里,1 小时 29 分钟 G65包茂高速
驾车前往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 的路线

此路线含有收费站- 更多信息 »

陕西省西安   

1. 从凤城八路向西行驶,到文景路   
  210 米  
2. 在凤城八路口::文景路路口掉头   
  750 米  
3. 在张家堡广场下3出口进入未央路   
  1.3 公里  
4. 在张家堡广场向右转,在未央路上行进   
  1.0 公里  
5. 在交岔路口靠右,继续朝G65包茂高速前行
部分收费路段   
  500 米  
6. 在交岔路口靠右,并入G65包茂高速
收费路段   
  32.9 公里  
7. 靠右,继续朝S102/柞水 号出口前行
收费路段   
  71.4 公里  
8. 下S102/柞水出口,前往102省道
部分收费路段   
  1.5 公里  
9. 稍微向右转,进入102省道   
  2.3 公里  
10. 向右转,进入西新街   
  59 米  
11. 在第一个路口向右转,朝西新街行进   
  59 米  
12. 在第一个路口向左转,朝宏阳路行进   
  110 米  
13. 向左转,进入乾佑街(北段)   
  160 米  
14. 在第一个路口向右转,朝政通巷行进   
  49 米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
回复 支持 反对
西安到柞水自驾游路线地图

查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伙伴:

手机版|小黑屋|华人驿站全球地接联盟 华人驿站 ( 陕ICP备16004167号-3 )   版权所有;西安华人驿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88号楼2; 电话:17762283762; 邮箱:huarenyizhan@qq.com

GMT+8, 2024-11-21 17:43 , Processed in 0.06863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