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去东伦敦的穆斯林区玩儿吧”,在伦敦政经学院就读的中国女生胡雨薇想带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伦敦。因为前不久刚发生了几起恐怖袭击,走在伦敦街头我们还是有点警惕,眼前这位文静的中国女生居然敢邀请我们去东伦敦的穆斯林区,我们稍微犹豫了一下。看我们的表情复杂,雨薇说:“明天会有一个阿拉伯美食集会,会很热闹的,东伦敦很多艺术家,Adele就是东伦敦人”。本着“小马过河”的精神,我们决定去看看这个金融城市的另一面。 从“利物浦”地铁站出来后,就算东伦敦了,走到穆斯林区也不算太远,于是我们一路走过去,出地铁不久,在雨薇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一个其貌不扬的小酒馆门口,雨薇掩面笑着说,酒馆名字虽然不太雅,但确是伦敦最古老的酒馆之一,建于1745年,而且酒馆内部保留了工业革命时代的风格。东伦敦过去是码头工人和各种底层劳力汇集的区域,可以遥想当年工人阶级集体买醉的盛况。 ▲生于1745年的老伦敦酒馆 ▲老酒馆里保留了浓浓的十八世纪风格 ▲一家人组成的乐队,老爸负责在旁边吆喝,其乐融融,我觉得几乎就是美剧《无耻家族》的原型 ▲白天的东伦敦闹市区还算安全,据说晚上治安较差 ▲穆斯林街区的小贩云集 ▲精彩绝伦的吉他演奏,我们同时惊叹:太像波斯王子了 ▲远处正修建着东伦敦金融城,感觉贫民区与金融区一墙之隔 穿过几条小路,前面街道两侧开始出现大量的涂鸦,雨薇告诉我们,这里差不多就进入了东伦敦最热闹的街区,有点类似北京的798,过去是厂房,现在则是各种年轻人和街头文化的汇集区。虽然这里属于穆斯林区,但繁荣的商业区和各种肤色游客倒是让人觉得很安全。 ▲高空铁轨下的贫民区,也是各种移民文化交汇的美食区 ▲奔放的街头文化,让游客有点怀疑自己来到了假伦敦 ▲街头鱼龙混杂,但是挡不住各种好奇的游客 ▲街头美食,每一样都可以秒杀英国本土的炸鱼和薯条 ▲吃够了英国本土菜,来到这里真是进入了美食的天堂 “马上就要去流浪者之家了,这是我在伦敦闲逛时发掘到的最好玩的地方,属于我最心爱的私人藏品,一般朋友我可不会带他们来这里哦”,雨薇带着我们进入一条各种街头艺人云集的街区,在艺人和美食区的分界处,我钻进了一条不到一米宽的巷子里。随即是铺天盖地的各种涂鸦,色彩绚丽,只要你稍稍留神一看,会发现涂鸦的画面里还有不少隐喻和讽刺。 ▲东欧老太太走过涂鸦的墙壁 ▲黑猩猩下棋,让人联想到未来的人工智能世界,那些棋子又是谁呢? ▲混杂又充满活力的社区 ▲骑车闲逛的”艺术家“ ▲一家人午餐的装置艺术? 雨薇兴奋的告诉我们:这就是nomadiccommunity(流浪者之家),开放于2015年5月,这里是高空铁轨夹缝中生出的一块片区,本是杂草丛生的废弃丛林,但被附近的街头艺术家和流浪乞讨者,以及各种移民打造成了一方自给自足的露天生态园。所有的蔬菜食物都用轻便可移动的木制集装箱种植,各种蔬菜瓜果随意摘取。 ▲通过这扇小门,就正式进入了”流浪者之家“ ▲无所事事的艺术家们 ▲镜头感良好的黑人大叔 ▲远处正在修建金融区,雄心勃勃的东伦敦振兴计划正在进行中 ▲公园里的树,也成了艺术家创作的对象 ▲处处都是思考人生的移民 ▲在街头争吵和解的情侣 从一块高空铁轨下的草地穿过,进入了一个更小的围墙院落,这里简直是各种现代艺术的乐园,只不过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艺术品,全是由眼前这些外形邋遢,身上泛起阵阵酒臭的“流浪汉”创作出来的。看着这些充满了愤怒,幻想以及对现世和人类命运思考的“艺术品”,我想眼前这些人或许过去曾是他们自己国家里的“社会中尖”,因为战乱或其他原因,来到伦敦,最后时运不济只能委身于此,自己的满腔才华和内心呐喊只靠这一件件没法换成金钱的艺术品来一一表达。 在这活力四射的街区里,很难让你相信你身处伦敦,毕竟印象里英国是一个相对保守,并对外表超级重视的国家,在处处讲究绅士精神的环境里呆久了,来到这样一个无拘无束的地方,总算是可以深深的换口气了。 ▲东伦敦的街头,从流浪者之家出来后,似乎感觉更安全了一些 ▲三站的距离,东伦敦与市区街景的风格迥异 ▲暮色降临查令街十字广场站 ▲归途 因为时间关系,加上对东伦敦夜间的治安没有太大信心,在附近街区转悠了一下午,我们决定还是早点回到住处。临走时,雨薇告诉我们,她正在酝酿一系列采访,希望能详细采访这里的管理人员,还有艺术家群体,完成一个更深度而详细的调查报道——毕竟在伦敦高昂的地租和高消费的压迫下,这里已经形成了伦敦的“第三世界”——一个多种族、泛宗教,包容和流动的空间。
伦敦地接,伦敦地接社,伦敦当地旅游团,伦敦地接旅游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