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接动态/海外旅行动态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海外华人需要更改传统人情观

    发表于2015-12-17 09:13:28
[复制链接]
一直以来,重情尚义的中国人将“人情”视为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即使已经移居海外,为人处世也仍遵循着这一准则。

知恩图报、重视人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度崇尚人情,甚至不分情形,将人情置于一切之上,不仅违背了人情的初衷,更有可能将这份情,生生逼成了一份难以偿还的债。俗话说:入乡随俗,一定要按照当地的法律人情做事。

人情作祟

华裔医师或深陷囹圄

近期,美国华裔医师接连陷入法网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先是洛杉矶罗兰冈的一位曾姓医师,因为涉嫌滥开止疼药致人死亡,被控三项谋杀罪;又有蒙特利公园市华裔儿科医师林某,因面临保险欺诈、滥开药物等多项指控,即将进入认罪协议程序。

这两位华裔医师,为何陷入如此境地?文化差异和当地繁杂的法律是一方面。美国处方药管理严格,如果医师在没有得出患病结论的情况下就开出药方,或一次开出的用量过大,就有可能触犯法律。但在上述案例中,最主要还是过度的人情在作祟。

曾姓医师曾对律师透露,一些衣着光鲜、仪容得体的当地人找到她,希望帮家人开一些药物。由于对方给她的直观印象极佳,同时也为了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曾姓医师决定做这个顺水人情,随即答应了对方的请求。谁知,事态的后续发展完全出乎她的意料,也使她陷入了涉嫌谋杀的困境。卖一个人情,却可能要用若干年牢狱生活来偿还,不得不说是一个血本无归的买卖。

费时费力

人情面子成烦恼根源

对于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而言,在法律层面之外,日常生活中一些过度的人情也会带来困扰;一桩桩一件件的“人情债”,即使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结果也可能是费力不讨好。

“国内相熟的朋友让我帮忙买点保健品,人家说得很恳切,实在不好拒绝,而且因为我脸皮薄,怕伤了感情,不好意思收钱,即使收也从来不要邮费。”

中国人历来讲究礼尚往来和人情世故,因此,身处国外的华人华侨,也会面临着各自逃不开、躲不掉、或多或少的人情债。但是,对于人情程度的高低,每个人都该给自己划定范围,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根据各人精力和能力量力而为。真正的人情,恰恰是细水长流;无论何时,给对方、也给自己留一个余地。

(据中国侨网)

盘点海外华人五大“人情债”

相关链接

人情债一:帮国内亲友代购

最多人大吐苦水的便是免费帮国内亲友代购各类产品,如奶粉、鱼油、维他命、蜂胶等。

有的华人提到,汇率的换算也是比较麻烦的事情,而且汇率时高时低。出于友情的考虑,通常都把物品价格的零头去掉或者少算一些。但还是有朋友不领情,偶尔来一句,某某好像买的比你的便宜。

人情债二:愁人的回国礼品

对于许多华人来说,买完回国机票之后马上操心的就是带什么礼品给亲戚朋友。要考虑自己经济允许的范围、平衡、是否便于携带等问题。

人情债三:接待中转站

与亲朋好友在异域他乡聚会,固然是有说不出的喜悦,但是自家充当接待中转站,也有着一些无奈。

人情债四:免费咨询师

朋友对市场、租房等的咨询也让人头疼。有一次国内一个朋友打算做红酒的生意,托帮忙了解一下这边的情况。于是多番打电话了解,还到相关英文网站找详细资料并翻译成中文。前后弄了两个多星期,把这些信息弄好之后发给朋友。结果朋友说了一句,比较麻烦还是不做了。这样搭上时间和金钱,令人受不了。

人情债五:翻译机器

帮国内亲友翻译,各类都有,从保健品说明书、申请学校的材料到专业医学、会计和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伙伴:

手机版|小黑屋|华人驿站全球地接联盟 ( 陕ICP备16004167号-3 )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88号楼2
电话同微信:17762283762; 邮箱:huarenyizhan@qq.com

版权所有: 西安华人驿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GMT+8, 2025-4-4 03:43 , Processed in 0.08719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