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包车地接

荷兰包车地接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发新帖

[荷兰旅游动态] 荷兰农业合作社与中国的不同

荷兰的农事企业从企业形式来说主要是农业合作社。荷兰农业合作社与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在概念上不同。荷兰的农业合作社是一种企业,由合作社社员集资兴办,主要为社员进行农业生产产前和产后服务。战后“黄金年代”荷兰的农业社团发展到500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农业合作社。大部分农业合作社对本社社员承担无限责任。

农业合作社按经营方向可分为以下几大类。第一类是信贷合作社。这类合作社有点像农业银行,有储蓄和贷款的双重功能。它既吸收社员的存款,也吸收非社员的存款;贷款只提供给本合作社的社员,而且只提供生产性贷款。非农户也可以成为农业信贷合作社的社员。20世纪50年代末农民信贷银行的数目发展到1320家,达历史顶峰,吸收了荷兰全国存款的40%。一户农民可以成为多家农民信贷银行的社员,农业合作社也可相互成为对方的社员,因此当时荷兰农民总户数为23.3万户,而信贷合作社社员达36.2万户。荷兰有两家农民信贷银行总行。所有的农业信贷合作社在业务上隶属于一家或两家总行。第二类农业合作社是供销合作社,专门向农民提供种子、饲料、肥料、燃料、机械等农业生产资料。其中饲料和肥料的购销是这类合作社最大的业务,占总业务量的50%。荷兰农业供销合作社的总社设在鹿特丹。50年代末,荷兰供销合作社年购销物资总量达到180万吨,价值3.85亿荷兰盾。此外,荷兰还有4家天主教的地区性农业供销合作社组织。它们当年的农用物资供销总量也达140万吨,价值3.12亿荷兰盾①。第三类农业合作社是产品收购、销售合作社,专门为农民销售产品。20世纪50年代末荷兰有30家鸡蛋销售合作社,有社员6.5万户。这些合作社销售的鸡蛋占荷兰农民售出鸡蛋的40%。另外,荷兰有5.3万户养羊的农户,销售羊毛的合作社负责销售了这些农户出产的羊毛的85%。第四类农业合作社与第三类农业合作社在业务上有着紧密关系。有的第四类合作社既收购农产品,在收购后又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例如,荷兰生产的牛奶中有3/4要通过这类企业加工成各种乳制品。农业合作社加工的黄油占黄油总产量的83%,奶酪总产量的88%.奶粉总产量的80%,以及炼乳的54%②。这类合作社的门类还包括加工纸板、甜菜糖、马铃薯淀粉、肉类等等产品的农业合作社。此外,荷兰还有680家农业机械工具合作社、200多家收割服务合作社、250家农业保险合作社。

农事企业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农业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面貌,使农业生产向社会化发展,加速了生产的分工和专业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荷兰的农事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数量相对减少,效率进一步提高。

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工业增长速度最4陕,达到6.8%的年平均增长率。1963年以后的10年有所放慢,也维持了6.4%的年增长率。工业劳动生产率后10年也比前10年提高。工业就业人口在前10年里维持了1.7%的低速增长,后10年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就业人口出现下降。这个时期无论是产值还是劳动生产率增长最快的是能源工业。50年代荷兰的能源生产主要是煤炭和石油,产量年增长率5.1%,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为5.6%。60年代大量天然气储量的发现使能源从煤炭转到天然气生产上来,产量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上升。后10年产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提高到12.306和16.8%。煤炭工业的萎缩及最后关闭,使大量工人转产到其他行业,因此能源部门的就业人数在前、后10年里每年减少0.5%和4.5%。

20世纪50年代荷兰政府实施的工业化政策主要是为扩大投资和增长创造良好条件。政策集中于通过减税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工党与其他政党在工业政策上出现分歧。工党主张通过工业化计划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其他政党主张实行经济自由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最后双方达成妥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限制在以下范围:只对两家大企业进行津贴,在财政上扶持不发达地区,鼓励技术教育,对电力部门进行工业化。接受政府津贴的两家企业是霍戈文公司和皇家荷兰碱业公司。

荷兰的地方政府也一改战前不介入经济领域的旧模式,积极推动本地区的工业化。每个省份都成立经济开发研究所,其目的就是要扩大当地的就业。最明显的例子是鹿特丹港和斯基浦国际机场的建设。鹿特丹市政当局在扩建港口时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到港区修建炼油厂和化工厂,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斯基浦机场于1945年开始修建。为了提高这个机场的国际地位,政府给予大量贷款修建现代化设施。鹿特丹和斯基浦所属城市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当局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的管理投入了不少精力。1958年后斯基浦机场改制为股份公司,王国政府和阿姆斯特丹市成为这家股份公司的主要股东。直到20世纪90年代鹿特丹港和斯基浦航空港还是荷兰主要的公有企业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1963年荷兰的工业化计划正式宣告结束。政府的新目标不再是高速发展,而是均衡增长。这一年荷兰的工业就业率达到峰值水平。1965年就业率缓慢下降,1975年后由于第三产业扩大总就业率又再次提高。1963年以后工业政策转向制造业结构变化,解决纺织业、皮革加工业、造船业和采矿业逐渐萎缩的问题。这些产业的萎缩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经济开放度高,国际竞争的压力太大。以纺织业为例,1958年荷兰纺织业拥有国内市场的72%,1973年这个份额减少到39%。二是工资水平急剧提高,这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难以继续生存。工资上涨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冲击没有这么大。为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有意鼓励大型跨国企业的发展。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伙伴:

手机版|小黑屋|华人驿站全球地接联盟 华人驿站 ( 陕ICP备16004167号-3 )   版权所有;西安华人驿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88号楼2; 电话:17762283762; 邮箱:huarenyizhan@qq.com

GMT+8, 2024-11-21 15:19 , Processed in 0.06194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