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地接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荷兰旅游动态] 荷兰人均GDP增长率及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发表于2014-7-28 16:45:35
[复制链接]
荷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漫,其主要原因是荷兰人口增长太快。从表5-2中可以看出'除了1949-1969年这个时期外,其他各个时期荷兰的人口增长率都大大高于11国的平均水平。虽然荷兰人口增长率也在逐步下降,从一次大战期间到20世纪80年代,荷兰的人口增长从1.47%下降到0.6306,但11国的人口增长率下降速度更快,同期从0.5l%下降到0.28%。人口增长速度太快影响了荷兰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至于荷兰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高于11国的平均水平,但这却未能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产生相应的影响,原因是荷兰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较低,特别是荷兰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大大低于西欧国家的平均水平。20世纪七八十年代荷兰妇女的劳动参与率逐渐升上来后,男子的劳动参与率又降下去了,人口劳动参与率总水平仍然在西欧国家中处于低水平。

二战后荷兰经济的“黄金年代”

1947年战后恢复时期起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是荷兰经济自由化的时期。这25年里荷兰经济与西欧其他国家一样经历了一个迅速增长的过程。除1958年出现过小小的停滞外,这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5%,失业率下降到2%以下,20世纪60年代荷兰几乎一直处于“超就业”的状态,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超过了劳动力的供给。荷兰经济增长率高于西欧许多国家,但人口增长率在西欧也处于领先地位,使人均收入的增长受到影响。

这个时期荷兰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经济环境良好。首先,战后经济的重建造成了强大的需求,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世界经济增长又带动荷兰的出口生产。其次,布雷顿森林会议后建立的稳定的国际金融体系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第三,西欧工业化国家大多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以及由这个计划推动起来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西欧国家合作,大大缩短了各国经济重建的时间,并使各国利用重建的机会进行了技术更新。对于荷兰来说,马歇尔计划是它改变战前工业落后,在经济上赶超其他西欧国家的机会。第四,战后比荷卢关税同盟的启动,欧洲煤钢共同体以及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大大扩大了欧洲大陆内部的国际贸易,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增长。荷兰既是比荷卢关税同盟的成员,又是欧共体的积极参与者,从欧洲的一体化运动中它获得了极大的好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西欧的追赶年代。在这个时期里,西欧国家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大大缩小了。西欧经济很快恢复超过了战前的经济水平。这一时期荷兰的经济增长速度处于西欧国家前列,从1951年到196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到4.4%,从1963年到1973年再度上升到5.5%。这一速度位于西欧国家前列水平,被称为“荷兰奇迹”。“荷兰奇迹”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经济现象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出口增势强劲。这个时期是荷兰历史上出口最活跃的时期。从1951年到1963年出口年增长率为8.3%.从1963年到1973年出口年增长率上升到10.4%。出口的增长速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两倍。二是虽然这一时期出口商品中农产品的比重还比较大,但其中工业品的增长部分也对荷兰的工业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荷兰的出口增长强劲,除了有国际环境的因素外,也因为荷兰出口商品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自政府的指导性工资政策。在劳、资、政府三方的谈判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限制了工资的增长速度,不仅有效地抑止了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也降低了产品的工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荷兰奇迹”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内投资踊跃从1951年到1963年荷兰刺激私人投资的因素有三、一是政府的工业化政策对私人投资给予鼓励性优惠待遇,有力地刺激了投资二是这一时期高速增长的经济具有很强的赢利性,失败的风险很小.三是出口强劲增长造成巨大的需求,有力地带动了投资。1963年前的12年里,政府实施工业化计划,也扩大了公共{肖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也起了推动作用。在后10年里,政府压缩了公共消费和投资,但这个时期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继续扩大,维持了经济的高增长。

20世纪60年代初荷兰的内部经济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使利润率有所下降。60年代后企业利润率下降,使得企业扩大投资难以再依靠自身的积累,而不得不更多地转为依赖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但因这个时期银行利率相对较低,因此资金来源的改变对企业的赢利性还未产生太大影响。投资来源的改变如果说有影响的话,那就是使企业的风险增加,更容易受经济周期、利率变动等外部因素的冲击。

面对这种情况,企业为了减少风险,纷纷采取了相互联合和兼并的策略,通过经营多样化来减少风险。20世纪60年代出现兼并高潮,制造业大型企业的数目减少,多样化经营的企业增多,有些企业被外国资本所并购。60年代末,一些大型工业企业特别是纺织行业的大企业相继关闭。兼并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成本,扩大规模经营效益,降低单一行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兼并运动进一步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加强了荷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战后20多年是荷兰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但产业部门发展不均衡。农业、工业、能源、建筑、服务业产值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仍有很大的差异。

20世纪50年代农业增长速度不高,但1963年以后的10年增长速度加快,达到4.5%的年平均增长率。这种变化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农业生产现代化加速,农业科技研究投入增加,机械化得到进一步推广。二是欧共体建立后制定了共同农业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和稳定的市场。三是农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推动成员国农业生产的国际分工,促使荷兰农业更趋向于向园艺和畜牧业这两大优势行业发展。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量。这个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从前10年的5.0%的年平均增长率提高到后10年的7.80%。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就业人数减少,前10年每年减少2.g%,后10年每年减少3.3%。四是农业生产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生产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产前和产后服务日趋完善。

“二战”后初期荷兰农业面临的问题是市场需求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都很慢。农业生产单位主要是小规模的、生产效率低的家庭农场。经济复兴和工业化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使农业劳动力减少,刺激农业要不断提高生产率。农场机械现代化程度提高,拖拉机数目增加。20世纪50年代初的马歇尔计划和荷兰政府的农业扶持计划使农业机械得到更新。农场规模扩大,取得了规模经济效益。政府在这个时期推出了一系列农业扶助政策和农业改造工程。须德海围海工程在五六十年代相继获得了大量土地,政府对开垦新浮地的移民给予高额的津贴。在浮地建立的新农场一般规模都比较大,综合经营型农场的规模从12公顷到50公顷,水果生产农场平均规模为18公顷①。这对于荷兰农场结构的改造,以及推动农业现代化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荷兰的农业现代化使生产进一步集中,农场规模扩大,数量大大减少。1950年到1974年间,荷兰畜牧业和粮食生产业中的农场数目减少了50%。

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还应归功于农业生产大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农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家庭农场已经不再是孤独的生产单位,而只是整个农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农业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包括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和农业教育网络、农业服务机构。农业银行提供农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商务企业专门为农场提供产前和产后服务,即生产资料或加工和销售农产品。所有这些为农业服务的金融、产前产后服务的企业都叫农事企业。1970年前后,荷兰农事企业的总产值超过了农业生产本身。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伙伴:

手机版|小黑屋|华人驿站全球地接联盟 ( 陕ICP备16004167号-3 )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88号楼2
电话同微信:17762283762; 邮箱:huarenyizhan@qq.com

版权所有: 西安华人驿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GMT+8, 2025-4-4 03:43 , Processed in 0.090365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