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包车地接

荷兰包车地接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发新帖

[荷兰地理景观] 鹿特丹的港口和工业区

鹿特丹——欧洲港是荷兰的一道特殊风景线。这个新型工业区位于沿着马斯河向西通向北海出口的这段河道,绵延35公里,俗称新水路。在“二战”以前,这个工业区人们每天往返哈勒姆市。

北海运河河口一带是兰斯塔德北翼的重工业和渔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目前计划在运河河口南岸的艾穆登开发类似鹿特丹——欧洲港外的马斯符拉克特的新的港区,将煤炭和矿石卸货码头设在那里。运河以南,在哈勒姆和阿姆斯特丹之间的斯潘伍德区(Spaarnwoude)建起了一个休闲区和绿化地带。艾蒙德工业区和赞工业区(Zaan)之间还可以看到少量的乡村地带。赞工业区还保留着某些17世纪和18世纪留下的传统产业,仍旧是木材、面粉和榨油业以及食品加工工业的集中地。但自穿越艾河河底的库恩隧道开通以来,许多轻工业企业也迁到这里。

从阿姆斯特丹往东,兰斯塔德的北翼一直延伸到乌得勒支省的西部。这里低洼的泥煤地区已经变成各种水上运动和休憩中心。在胡伊兰德一乌得勒支山脊有许多19世纪富人的乡间农舍改成的疗养院和寄宿学校。但这个地区仍旧缺乏建造居民区的土地,有一些小村镇已经变成了中产阶级的别墅区。一些较大的城镇,例如希维森和阿默斯福特正在建造大批的写字楼,并向高技术轻工业区发展。乌得勒支市是这个地区的心脏,集省会、大学城、基督教会中心和服务中心、交通中心于一身。这里是荷兰主要的铁路枢纽和国家铁路总局的所在地,又毗邻阿姆斯特丹一莱茵运河,而且处于国家高速公路网的中心。大卡特琳综合中心的建立突出了乌得勒支市的地位和作用,这里举行的每年一度的贸易博览会吸引着全世界的商人和消费者。此外,这个城市还有着多种工业,包括金属加工、印刷、食品加工和化工工业。

鹿特丹的港口和工业区

鹿特丹——欧洲港是荷兰的一道特殊风景线。这个新型工业区位于沿着马斯河向西通向北海出口的这段河道,绵延35公里,俗称新水路。在“二战”以前,这个工业区的规模很有限。最初只是在1912-1932年间在马斯河右岸建起了艾瑟尔港、列克港和梅维黑文港。1936年一座年产量为100万吨的壳牌公司的炼油厂在这里投产。这里还有两座大型造船厂、两座化肥厂,以及一些轻工业工厂。1940年,海港许多设施和工厂毁于德国飞机的轰炸。战后的重建使鹿特丹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的地理位置处于西欧工业化程度最高,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以它为中心的500公里为半径的地区里居住了2.5亿人口。战后,鹿特丹的港务当局有执世晃航运业牛耳的雄心,投人大量资金改造这个港口。1938年鹿特丹港年货物吞吐量为4000万吨,1957年达到7500万吨,而1982年达到2.8亿吨。20世纪90年代后,这个数字已达3.5亿吨了。

鹿特丹战后的发展有两大特点。一是随着进港船只吨位的增加,港口作业区逐渐沿着新水道向下游延伸。二是随着港口吞吐的货物数量大量增加,特别是化工产品大量增加,港区规模也越来越大。20世纪40年代末恢复了港口原来的规模,到50年代港口发展到波特列克地区,到60年代罗森堡岛也经改造,并入鹿特丹港区,70年代海港扩展,在马斯河河口修建了一个巨大的泊船和装卸区马斯?白(Massvlakte),鹿特丹港区现在有8个石油码头,此外壳牌石油公司、黑符龙石油公司(Chevron)、海湾石油公司、埃索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都将它们自己的炼油厂设在这里。石油管线将原油输送到上段波特列克和泊尼斯(Per-nis)的炼油厂。还有管线连接到德国的鲁尔区、林堡省的格林、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泽兰省的弗利辛恩和首都阿姆斯特丹。还有一些较小的管线将这个地区的化工企业联系起来,输送1400种不同的化工产品,石油产品占输送产品的70%以上。这个港口还有干货转口和贮存的设施,可以装卸煤、矿石、化肥、谷物等散装干货。

在新水道工业区还有一家供炼铝厂用的电极生产厂,以及莱茵一斯海尔德一维伦梅造船厂(RSV)。这家造船厂承担造船衣修船的任务。这里还有处理集装箱船的泊位、滚装式集装箱码头和子母船服务。在莱克河、北河、摩威德河以及阿默德河沿岸也有许多工厂,有些是制造拖船、驳船、勺斗挖泥船和吸泥船、水上救险船的专门工厂。鹿特丹及郊区也建立起不少工厂,其中有些是当地具有历史传统的工业。鹿特丹有快餐食品厂、可可加工厂、巧克力厂。新水道工业区有食用油和人造黄油工厂,有蒸馏厂和玻璃厂。鹿特丹的东部附近地区食品、化工工业比较发达,例如,祖艾德列赫特也有好几家人造黄油和化肥工厂,胡达有生产啤酒和提炼甘油硬酯酸脂的工厂,同时还生产亚麻籽油和明胶;北边的戴尔夫特城有两座大型酿酒厂。

新水道地区的人口与港口和工业的发展同步增长。在1870年和1914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二战”的破坏造成了暂时的衰退,但在1945年以后恢复了增长势头。1982年莱茵蒙德地区的居民超过了100万。与此同时,鹿特丹本身的人口却减少了,总的趋势是,人口和工业都在经历着一个向城市外圈更空旷的地区迁移。1964年鹿特丹政府成立了莱茵蒙德公共局,专门协调与新水道相邻的16个城市的社会和经济政策。

1940年5月的轰炸摧毁了鹿特丹人口密集的内城。战后重建时,在市中心新线路一带机关大楼和商店代替了原来的居民住宅。后来在市中心重新建造了居民区。在花园广场和酒港周围建起了新的公寓区和商业区。然而,20世纪40年代时这里有过10万居民,现在减少到只有3万居民。很多人都迁到马斯河南岸的潘德列赫特南区、伦巴代恩(Lombardijen)和大艾瑟尔河口(GrootIjsselmonde)的没有特征的居民区去了,1/3的工人都住在那里。更幸运的人能够住在环境优雅的郊区住宅区,如希利赫斯堡或亚列克山大亲王浮地的新住宅区。

人口向城市外围地区的迁徙使交通压力陡增,往返上班的人,以及工业运输,再加上许多河流航道对公路形成的障碍,造成公路的拥挤。虽然1942年修建了马斯河隧道,1965年建起了北布连恩大桥,1967年修建了比荷卢隧道,1970年又修建了北海恩隧道,1981年在鹿特丹中心架设了一座新的大桥,在城市中心建成了环形快速路,扩大了地铁系统,但鹿特丹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伙伴:

手机版|小黑屋|华人驿站全球地接联盟 华人驿站 ( 陕ICP备16004167号-3 )   版权所有;西安华人驿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88号楼2; 电话:17762283762; 邮箱:huarenyizhan@qq.com

GMT+8, 2024-11-21 15:19 , Processed in 0.07333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