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共和国(1946-1958)没有戴高乐的新临时政府期间,制宪议会制定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草案并于1946年10月在公民投票中获得通过。1946年11月选举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第一届国民议会,1947年1月选出共和国总统并任命总理和组成政府,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正式运作。
第四共和国时期,先后举行过三届国民议会的选举,并根据每届国民议会的政治结构组成了各届政府。从1947年1月至1956年1月,法国先后成立过三党联合政府(社会党、人民共和党和法国共产党)、“第三势力”十届政府(社会党、人民共和党、激进党和温和派)、右翼中间派五届政府。
三党联合政府内部、尤其是共产党与社会党和人民共和党之间在许多政策上意见相左。在经济方面,1947年初,法国经济每况愈下:煤产量下降,粮食供应继续减少,肉类来源几乎断绝。在这种情况下,物价扶摇直上,而工资则受到严格的控制。4月,雷诺汽车制造厂工人发动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共产党阁员在内阁会议上支持工人的要求,反对政府冻结工人的工资。在‘殖民地方面,以社会党人拉马迪埃(Ramadier)为总理的政府在越南进行殖民战争,派兵残酷地镇压马达加斯加人民的起义,法国共产党的议员和阁员都坚决反对。为了排除共产党阁员的干扰以便推行反动的内外政策,拉马迪埃于1947年5月5日解除了政府内共产党阁员的职务,而共产党部长被驱逐出政府,意味着三党联合政府的寿终正寝。
从1947年11月至1952年2月,是“第三势力”执政时期。“第三势力”由社会党、人民共和党、激进党和温和派等为主体的多种政党组成。在拉马迪埃排斥共产党阁员前夕,戴高乐领导的法兰西人民联盟于4月14日成立。“第三势力”既反对共产党,也反对日益壮大的法兰西人民联盟。“第三势力”先后更换了十届内阁,这些内阁要么由于社会经济原因,要么由于外交或殖民地方面的原因逐个倒台。
“第三势力”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国有化,扩大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范围。它继续执行计划化,并完成了第一计划,从而使法国的基础工业如能源、交通等得到了加强。它努力争取美援,在整个马歇尔计划(Marshall)期间(1948-1951)共获得44亿美元的资金,占法国在这一时期总投资的1/10,对法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第三势力”政府在中、后期推行了某些“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经济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但同时并未放弃国有化、计划化和国家干预的基本原则。此外,“第三势力”第一届政府的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联营计划,加强了法国与西欧国家的经济联系。1948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已恢复到战前1938年的水平,1950年法国工农业生产进一步超过30年代经济衰退前最好年份1929年的9%和5%。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法国在战后初期所实行的配给制度已逐步地取消,游行示威越来越少,工人运动走向低潮,法国社会趋向安定。但是,“第三势力”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出现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工资受到抑制等。
在对外政策方面,“第三势力”政府于1948年4月与英、荷、比、卢组织“西欧联盟”,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0年派兵参加美国的侵朝战争。“第三势力”政府还允许美国在法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一些法国的重要港口、机场、铁路和公路也在美军的控制之下。战后初期,法国推行肢解德国的政策。1947年以后,在美国的压力下“第三势力”政府对德的态度软化下来,同意德国问题纳入美国的战略计划:成立西德国家,并武装西德。在殖民政策方面,“第三势力”政府力图通过法兰西联邦的新形式继续维持其在殖民地的统治。面对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法国殖民者一方面疯狂地镇压法属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另一方面玩弄政治手腕。它扩大了对印度支那的殖民侵略。在北非,“第三势力”政府用所谓不妥协政策取代了前期所采用的自由化政策,从而加强了对北非殖民地的控制和镇压。
从1952年3月至1956年1月,是右翼中间派、极右翼的独立党和中间派的激进党、人民共和党结成联盟的统治时期。它先后出现过五届政府。
由独立党人安托万·比内(AntoinePinay)为总理的第一届内阁于1952年3月成立之时,法国财政困难重重。比内内阁宣布对外流的资金免于征税以减少资金的外流,发行黄金公债并紧缩开支,实行工资指数法使最低工资限额可以随着物价波动。比内内阁的后期,为了进一步抑制物价上涨的势头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改为统制经济,决定将物价冻结,并向国外大举借债以便解决国库的亏空。但是,比内内阁于12月在预算问题上未能得到人民共和党的支持而倒台。
由激进党人勒内·梅耶(ReneMayer)于1953年1月组成的新政府仅存在4个多月就下台,之后,法国出现了一月有余的内阁危机。直到6月27日,独立党人约瑟夫·拉尼埃(JosephLaniel)的新政府成立才使法国政局稳定下来。拉尼埃政府在近一年统治期间,遇到诸如经济、罢工、欧洲防务集团条约、印度支那等许多棘手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难题时,右翼政府的僵硬政策和做法经常遭到反对派的攻击,法国某些讽剌作品把这种愚笨的统治称为“牛头专政”。在印度支那问题上,拉尼埃政府一方面假惺惺同意召开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会议,另一方面暗中加紧军事部署,以便在日内瓦会议召开之前在军事上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于是,法国调集了兵力进犯越南北部平原,抢占战略要地奠边府(DienBienPhu)。但是,越南人民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一举解放了奠边府。拉尼埃政府因此在议会中受到追究而倒台。这是法国战后第一次因殖民地问题被推翻的政府。
1954年6月,激进党左翼领袖孟戴斯一弗朗斯(Mendes-France)组成新政府。孟戴斯一弗朗斯是以许下结束在越南的殖民战争的诺言而上台的,因此在法国和参加日内瓦会议的中国、越南、苏联的努力下,终于在7月21日签订了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结束了这场“肮脏战争”。与此同时,孟戴斯一弗朗斯在把欧洲防务集团条约提交议会讨论时暗示了反对该条约的意向而被否决,从而埋葬了争论达三年多的欧洲防务集团条约。
1955年2月至1958年6月,法国先后成立了五届政府。在这期间,法国在阿尔及利亚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殖民战争,耗尽了财力、物力和人力,使法国财政恶化,国内阶级矛盾加深,导致内阁危机和社会危机。在这期间,政府更迭的频率加快,内阁危机的时间延长,正如当时的法国总统科蒂(Coty)在195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从基本上说,我们的政治体制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步伐了。”①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殖民军举行叛乱并企图蔓延到法国本土的危急形势下,科蒂总统力请戴高乐出山解救危难。于是,戴高乐组成新政府并获得制订新宪法的权力。第三届国民议会在批准新内阁和赋予它制宪权后立即休会,这标志着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寿终正寝。
50年代是法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工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1958年工业生产指数为1939年的两倍。法国的电力、煤炭,石油、汽车、飞机等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随着工业的发展,法国工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产专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在农业方面,1954年与1951年相比,小麦产量增长了48%,土豆产量增长了32%,葡萄酒产量增长了11%。畜牧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它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的提高。法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思想界和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个时期的存在主义哲学已从思辨转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变成了行动哲学。其重点是讲人道主义,强调存在先于本质,反对宿命论,宣扬选择自由和人的社会责任。这个时期,存在主义文学迅速发展并达到鼎盛时期,它对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新小说等文学流派产生很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