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旅游/北极邮轮

北极旅游/北极邮轮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发新帖

北欧旅游路线-北极探险

征服自然与挑战自己:人类北极探险400年

北极是一个充满奥妙的冰雪天地,人们称其为“世界神秘的顶点”。四百多年来,无数的探险家和冒险者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心驰神往,希望通过远涉重洋的地理探险,揭开其神秘的面纱。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当欧洲人尝试到海外从事地理探险和探索大自然时,北极探险考察就已经起步了。与开辟北冰洋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密切相联,北极探险成为当时世界地理大发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挑战极限和科学考察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北极探险活动开始于19世纪末叶。在探险与考察的过程中,虽然行进方向都是相同的,就是从北冰洋的四周向北极点(北纬900)挺进,但是人们所采取的方式则是五花八门,可以说是采用了一切可以和可能使用的手段。正因如此,北极探险既惊心动魄,又精彩纷呈。所谓“北极探险”,就是在北冰洋上与海洋、冰山和浮冰打交道,科学地揭示北极的奥秘。而在“地理大发现”时期,受到商业利益吸引的英国探险队,首先对北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急于在北冰洋上开辟航线。于是,他们接踵进入北冰洋地区,开始了驾船漂流的地理探险。

16世纪50-80年代,英国先后派出三支探险队前往北冰洋,即1553年由休·威洛比爵士、1556年由斯蒂芬-巴勒和1580年由亚瑟-佩特率领的探险队。他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探寻北冰洋的东北航线,但实际意义重大,由此拉开了人类北极探险的序幕。他们驾驶海船从英国出发,经巴伦支海往东北航行,顺洋流漂流。由于气候寒冷和缺乏经验,其航行均告失败,最远只到达新地岛。其中,以威洛比爵士率领的探险队的损失最为惨重。威洛比和有经验的海员理查德’钱塞勒试图通过开辟东北通道开展与亚洲的直接贸易。在威洛比所率领的三艘海船中,只有一艘安全地返回了英国;其余两艘海船均被困于摩尔曼斯克,不得不在那里过冬。正是在这个冬天里,包括威洛比在内,共有63名英国船员死于严寒和坏血病。1556年11月,钱塞勒也不幸在亚伯道尔湾去世。

由于威洛比和钱塞勒的不幸命运,实际上,英国人结束了考虑从东北航线抵达寓言般中国的时代,他们又试图开辟北冰洋上的西北航线。1576-1578年,马丁·弗罗比歇爵士为一家伦敦联合体中国公司三次探险航行,意在开辟西北通道。马丁从南面绕过格陵兰岛,到达巴芬岛。他把格陵兰岛称为“弗里兹兰”,(意为“冻土之地”)和新英格兰。继弗罗比歇之后,又有许多著名航海家从西北航线进入北冰洋探险,其中有约翰·戴维斯、亨利·哈得孙和威廉·巴芬等,尤以哈得孙的探险成果最为显赫。

亨利‘哈得孙是那个时期北极探险中走得最远的探险家。1607年,他率领12名海员,乘上80吨的四桅帆船“好望号”,由泰晤士河出航。他们先从东北航线进入北冰洋,寻找从西欧经格陵兰岛和北极通往日本的航线。当探险队到达北纬80°23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西北端后,由于通道为重重冰山所阻隔,哈得孙认为由此到达北极的尝试没有希望,只得折返英国。1610年他又带着23名海员,驾驶一艘55吨的海船,选择西北航线,再次进入北冰洋地区。探险队这次绕过格陵兰岛南端,首次通过巴芬岛南部和拉布拉多半岛之间的海峡,驶进一个被他们称为“宽阔的大海”的东部及东南部,哈得孙认为对岸就是通往“南海”(即太平洋)的一个宽阔的海峡。

欧洲旅游团供稿
回复
 楼主| 自助旅游景点 |
除了英国人外,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探险家也不甘落后。1594-1597年,荷兰人威廉·巴伦支曾五次前往北冰洋探险,向北极发起冲刺,但在1597年最后一次探险中死于新地岛。为了纪念巴伦支,人们将他生前所探险的海洋命名为“巴伦支海”。一个世纪以后,俄国人又向北极发起了强劲的探险攻势,成绩斐然。1725年,沙皇彼得一世雇佣在俄国海军中任职的丹麦探险家维图斯‘白令,让他率领俄罗斯北方大探险队去查明“亚洲在哪里同美洲相连接”以及西伯利亚沿岸的冰情。这次探险历时17年,白令实现了探险的预期目的,而且发现了亚洲与美洲之间存在着一个海峡。后来,白令发现的那个海峡,还有他因坏血病而死在科曼多尔群岛上的那一个荒凉的小岛,分别被命名为白令海峡和白令岛。 19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科技的发展,航海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动力轮船完全取代人力帆船后,北极探险具备了十分有利的条件。1937年10月,载着探险考察人员的苏联“谢多夫号”、“萨特廓号”和“马雷金号”三艘破冰船,在新西伯利亚群岛附近遭遇大片浮冰,陷于重围,并随浮冰向北漂流。11月底,破冰船队漂流到北纬78°,次年春天又漂至北纬80°。4月28日,苏联派出三架巨型飞机把148名船员和考察人员运送回国,在北极地区只留下了少数人员和必需的物资。8月28日又派出了当时最大的破冰船即5000吨的“叶尔马号”,到北纬83°05'接回了“萨特廓号”和“马雷金号”两艘破冰船。“谢多夫号”因船舵损坏而被留在了北冰洋,它载着向北极发起了强劲的探险攻势,成绩斐然。1725年,沙皇彼得一世雇佣在俄国海军中任职的丹麦探险家维图斯‘白令,让他率领俄罗斯北方大探险队去查明“亚洲在哪里同美洲相连接”以及西伯利亚沿岸的冰情。这次探险历时17年,白令实现了探险的预期目的,而且发现了亚洲与美洲之间存在着一个海峡。后来,白令发现的那个海峡,还有他因坏血病而死在科曼多尔群岛上的那一个荒凉的小岛,分别被命名为白令海峡和白令岛。
回复 支持 反对
 楼主| 自助旅游景点 |
19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科技的发展,航海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动力轮船完全取代人力帆船后,北极探险具备了十分有利的条件。1937年10月,载着探险考察人员的苏联“谢多夫号”、“萨特廓号”和“马雷金号”三艘破冰船,在新西伯利亚群岛附近遭遇大片浮冰,陷于重围,并随浮冰向北漂流。11月底,破冰船队漂流到北纬78°,次年春天又漂至北纬80°。4月28日,苏联派出三架巨型飞机把148名船员和考察人员运送回国,在北极地区只留下了少数人员和必需的物资。

8月28日又派出了当时最大的破冰船即5000吨的“叶尔马号”,到北纬83°05'接回了“萨特廓号”和“马雷金号”两艘破冰船。“谢多夫号”因船舵损坏而被留在了北冰洋,它载着83°54,时,由于重重冰山的阻拦和拉雪橇的狗群极度疲乏,他们未能达到目的地。在1902年的第二次探险中,皮尔里率领探险队沿着上一次的探险路线进入北极地区,比上一次往北多走了37公里,可又因道路难行和巨大的冰沟阻挡,不得不折返到出发营地。1906年皮尔里第三次挑战北极,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顺利地到达了87°06'。但是,这次胜利在望的探险却因携带的食品即将告罄而功亏一篑。

1909年,百折不挠的皮尔里第四次率队出征北极。他认真总结了以往探险失败的原因,对这一次探险做了充分准备。他把探险队的24名成员分成六个组,除主力队外,其余五个组均为辅助队。辅助队的任务是在前面开路,修筑营地,组织后勤供应,以保障主力队向北推进。2月22日,皮尔里带领探险队从距北极760公里的格陵兰岛西北的哥伦比亚角(北纬83°07)出发,沿西经70°线跋涉,以每昼夜行走十公里的速度缓缓行进。3月30日,他们到达北纬87°47,稍事休息后即向北极发起最后冲刺,4月6日终于到达北极点。在这里,皮尔里逗留了30个小时,然后回到出发营地。后经美国政府的一个特设委员会认定,皮尔里到达的地点是北纬89°55”,承认他到达了北极点。皮尔里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北冰洋洋面“真是十足惊人”,而格陵兰岛到北极之间的洋面至少9/10是由“破碎的冰块”组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楼主| 自助旅游景点 |
在向北极发起挑战的探险家中,日本的植村直己的北极探险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他是一次只身徒步的北极探险。1978年3月5日,他携带着一部收发报机,驾驭着由17条狗拉的雪橇,从哥伦比亚角出发。同时,他还通过“光环6号”气象卫星定期获得天气预报,加拿大的飞机按预定地点和时间设立了十个空投点,为他补充给养。尽管这是有史以来装备最为现代化的北极探险,但在大约九百公里的行程中,探险本身依然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十米高的冰山挡住前进的道路;屡屡遭遇北极熊的袭击;零下四十多度严寒和铺天盖地的暴风雪;由冰块的漂浮和破裂造成的严重威胁,等等。然而,植村直已经过险象环生的57天,终于在5月1日到达北极点。在那里,他升起了日本、加拿大、丹麦和美国的国旗。两天后,他又乘坐雪橇跨越格陵兰岛,于8月22日胜利返回。1979年,英国维多利亚体育俱乐部授予植村直己国际体育勇敢奖,以表彰他徒步探险北极的壮举。

1979年3月16日,有七位苏联科学探险家配带着滑雪板,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从苏联新西伯利亚群岛最北部的根里叶蒂岛启程,向北极进发。他们沿途经过了坎坷不平的冰群和许多冰裂地带,行程1500公里,77天后即于5月31日到达北极。在整个北极探险的过程中,除了途中由飞机空投给养外,探险队仅仅依靠滑雪板完成了全程的科学考察,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北极探险的历程中,探险家们往往是独辟蹊径,始终都在寻找新的途径和新的手段,其中包括从空中飞到北极。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航空科技水平还很低下,这种飞行任务仍是非常艰巨的。面对北极上空浓厚的云雾、肆虐的暴风雪等恶劣气候,飞越北极的危险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飞向北极只是一种幻想。当在中纬度地区乘气球飞行成功后,便有人论证和尝试在北冰洋上空飞越北极的可行性。1897年7月11日,以瑞典工程师萨洛蒙·安德烈为首的三名探险家,驾驶“鹰号”气球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西北的维果港起飞,向东北方向飘去。他们原计划顺风从北极上空飞过,然后在北美北部沿岸降落。为此,他们携带了必备的物资和器具,其中包括足够使用四个月的食物、两艘小船、50只通信鸽,还有一些特制的雪橇。
回复 支持 反对
 楼主| 自助旅游景点 |
然而,这次挑战北极的飞行是不幸的。“鹰号”气球出发后便再也没有回来,人们只获得过一只通信鸽带回的消息:“7月13日中午12时30分,北纬82°02、东经15°05,我们平安地朝东方飘流,走的不是直线,但一切很顺利。这是第三只鸽子。安德烈。”两年后,有人在冰岛北岸发现了从“鹰号”气球上抛下来的一根浮标,上面留下了由安德烈执笔的第一天飞行记录。又过了一年,人们在挪威东北面巴伦支海海岸,又找到了另一根浮标,但三位探险家仍音讯全无。直到三十多年后,即1930年夏季,安德烈等三人的遗骸及他们生前拍摄过的胶卷等物品才被挪威人发现,地点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以东人迹罕至的别累伊岛。

从死者留下的日记中可以看出,这次探险的结局是非常惨烈的:气球飘出不久后,把握方向的调节索就断裂了,以致气球失去了控制而且几乎就在这同时,用于控制重心的沙囊中的沙子又大量泄漏。随后,气球逐步下坠,气球下方悬挂的篮子不时地与北冰洋上的冰山和冰群发生碰撞,所以气球难以飞行。安德烈不得不决定在北纬83°处降落,然后艰难地徒步跋涉到别累伊岛,期盼能有路过的探险队营救他们。在苦苦支撑了几个月后,他们最终被寒冷和疲劳夺去了生命。自从“鹰号”气球失踪后,很长一段时期无人尝试北极飞行探险。直到1925年5月,挪威极地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和两名美国飞行员一起驾驶两架飞机前往北极。由于气候异常恶劣,他们被迫在北纬87°43'、西经10°20处降落,并在抛弃了一架破损的飞机后,驾着另一架飞回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第二年,美国飞行员理查德·伯德和意大利飞船设计师昂伯托‘诺毕尔乘坐飞船,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起飞,终于飞临北极上空,并在上面盘旋了一会。这是人类第一次乘飞船到达北极上空。不久,探险家阿蒙森乘坐“挪威号”飞船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出发,成功地飞越北极,然后安全降落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巴蒙角。

1928年,一些意大利探险家和飞行员组成“诺毕尔探险队”,乘上“意大利号”飞船,成功地飞抵北极。但他们乐极生悲,在返回途中,飞船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以北地区失事坠毁,部分人员死亡,部分人员则被苏联“克拉辛号”破冰船救回。自此以后,北极飞行探险长期又没有人问津。
回复 支持 反对
 楼主| 自助旅游景点 |
1936年8月,由契卡洛夫、拜杜科夫和别里亚科夫三名苏联飞行员组成机组,驾驶着“安-25”型单翼飞机,首次完成了跨越北极的斯大林航线的飞行。他们从莫斯科起飞,连续飞行56小时20分不着陆,途经维多利亚岛、弗朗兹·约瑟夫地群岛、北地岛、勒拿河口、勘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直达鄂霍次克海的伍德岛,整个行程9374公里。为了纪念这次飞行,伍德岛被改名为“契卡洛夫岛”。

1937年5月,为了筹建“北极1号”浮冰漂流站,苏联探险家斯米德率领一支由34人组成的探险队,乘飞机飞临北极。这是人类飞行器第一次在极地降落。这年6月,契卡洛夫机组再度驾机从莫斯科起飞,然后穿越北极上空,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西部,顺利抵达美国西海岸城市波特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美国等盟国的飞行员正是沿着这条航线空运人员和物资的。

随着飞行技术的提高与飞机质量的改进,逐渐地,飞越北极不再是一项充满危险的飞行了。1953年5月,挪威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的“DC-6B型”飞机试飞,由奥斯陆出发,飞越北极点后抵达东京的航线,全程飞行时间为33小时55分钟,试飞结果令人满意。

这是大型民航飞机首次成功地穿越北极的飞行。由于北极航线是连接欧、亚、美三洲的捷径,随后北极空域出现了多条国际航线。1957年,从日本东京经美国阿拉斯加的安科季雷到丹麦哥本哈根的航线开通,把原本15600公里的航程缩短了2700公里。从此,北极上空成为西欧、中欧和北欧同远东之间联系的主要空中通道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好,请问自助旅游景点,圣诞节这里很冷吗?穿什么衣服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伙伴:

手机版|小黑屋|华人驿站全球地接联盟 华人驿站 ( 陕ICP备16004167号-3 )   版权所有;西安华人驿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88号楼2; 电话:17762283762; 邮箱:huarenyizhan@qq.com

GMT+8, 2024-11-21 17:49 , Processed in 0.07247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