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包车地接

卡塔尔包车地接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发新帖

阿拉伯风情 卡塔尔多哈华人旅行

卡塔尔多哈的阿拉伯民族风情,华人阿拉伯旅行,


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面的卡塔尔多哈是卡塔尔国首都,波斯湾著名的海港,是卡塔尔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全国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也叫贝达,是全国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占全国人口的80%,其中大部分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原为一渔港与采珠船集中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本国石油业的发展而繁荣。已建有深水港、海水淡化厂、塑料制品厂、钢铁厂、电站与国际机场。


    第15届亚运会让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官员、运动队、游客乃至世界各大通讯社的媒体记者齐聚多哈,从而也揭开了这座城市美丽而神秘的面纱。踏上这片国土,你将置身于棕榈树、鲜花、草坪和高大的椰枣树之中。绵延7500米的海滨大道蜿蜒在海岸沿线,她是多哈也是卡塔尔最漂亮的大道,在这里散步、慢跑的本地人或外地游客随处可见。鳞次栉比的具有阿拉伯民族风情建筑让人感到了浓浓的异域风情。夜幕垂下,五彩斑斓的华灯照亮夜空,变幻出奇特的色彩,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新华社记者丁玫摄

中世纪阿拉伯
探险公元7世纪上半叶阿拉伯半岛统一后,阿拉伯势力就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向外扩展。他们征服了东部的伊朗高原和突厥斯坦,占领了北部的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高原和高加索的部分地区,吞并了西北部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夺取了西部的整个北非地区。711年,他们又渡过海峡,征服比利牛斯半岛。从此,整个海峡便以阿拉伯语“直布罗陀”来命名。于是,地中海的西部、南部和东部海岸,红海和波斯湾的整个海岸,以及阿拉伯海的北部沿海地区,全部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中。随着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阿拉伯商人及探险家的地理探险活动也蓬蓬勃勃地展开了。

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半岛地处东西交通要道,阿拉伯商人成为欧洲与南亚、东南亚及中国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中间人,也是远近闻名的航海家和旅行家。随着庞大的阿拉伯帝国的建立,阿拉伯旅行家的视野得到了拓展,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及大部分亚、非地区。他们从波斯湾港口西拉夫巴士格等地,有时也从亚丁湾和红海沿岸的~些口岸出发,到印度、中国、南洋和东非等地进行贸易活动。在波斯湾地区,在印度的马拉巴海岸港口,在锡兰岛、孟加拉、苏门答腊、印度支那、中国,以及在东非海岸的基尔瓦港和马达加斯加等地,他们建立起许多的商站。印度马拉巴海岸的卡利库特港的商业、造船业和航海也几乎全部为阿拉伯人所垄断。当时,阿拉伯商船行驶到东方的航线,一般从波斯湾或红海沿岸港口出发,渡阿拉伯海,经印度洋的马拉巴海岸、锡兰,辗转经马六甲海峡至苏门答腊岛,再从这里向东航行到中国,或向西至鲁古群岛等地。阿拉伯商人从这些地区运来丝绸、香料、木材、锡等货物,既供国内消费,也转销国外。在地中海,他们同欧洲,特别是意大利的比萨和威尼斯等城邦都建立了密切的商业联系。阿拉伯商船还频繁往来于埃及到欧洲的航线上,通过威尼斯商人为拜占廷人购得武器。埃及商人甚至远航至西班牙进行贸易。当阿拉伯人势力扩张到红海沿岸后,他们又成功地将与东方进行远洋贸易的中心由波斯湾转移到红海,并通过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和叙利亚的黎波里,把东方的货物经地中海转运到欧洲。

阿拉伯人的海上优势除了来自于强大的军事力量外,还来自于其精湛的造船技术。他们用于海上航行的船只,通常有独桅三角帆船和双桅三角帆船。船体呈尖形,横梁宽,吃水浅,航速快,有利于在逆风条件下曲折前进。其中,双桅三角帆船长40米,宽15米,排水量可达数百吨,常见于波斯湾和红海水域。造船材料采用的是柚木和阿拉伯橡胶树,船体不用铁钉固定,而用鲸油浸制的防腐椰棕绳绑扎。阿拉伯商船一般都配备有潜水员,当船发生意外时照样可以在海上进行维修。在中国宋代发明的指南针传人之前,阿拉伯水手主要通过一整套的越洋占星术指导航海。指南针的传人使阿拉伯航海事业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于商业利益的需要,他们还多次组织海上探险队,对印度洋南部和大西洋、太平洋西部的一些海域进探险航行。

回复
阿拉伯人大力发展航海业,不仅提高了造船和驾驶技术,也积累了航海所必需的地理、物候、气象、海洋等知识。在长期的航行实践中,阿拉伯海员详细记述并仔细研究了印度洋季风,并在航行中对这种季风加以巧妙的利用。阿拉伯学者撰写的地理书籍,也记录了大量有关海洋地理的资料。

13-15世纪,在从事远洋贸易的阿拉伯海船上,已经拥有辨别方向的指南针、量海测岸、标注方位的等高仪、测定太阳和星体高度的量角仪、水陀等航海仪器,还有标明岸上物体方位坐标、水深和风向的海图和对景图。在欧洲西部沿海,在非洲东岸、北岸和西北岸,以及在亚洲南岸和东南海域,包括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地区在内,都留下了阿拉伯海员、商人和探险家们的足迹,其中以伊本‘拔图塔最为著名。伊本。拔图塔(1304-1377年)是个柏柏尔人,出生于北非摩洛哥的丹吉尔城。他22岁那年前往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由此萌生了~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一位伊斯兰旅行家”。在埃及停留期间,他逆尼罗河而上,到达著名的第一瀑布。从此,伊本-拔图塔开始踏上了一条探险发现的漫漫旅程。他前后花28年的时间,沿着陆路和海道走过了约12万公里的行程,游历了绝大部分阿拉伯地区,以及中亚、南亚、南洋、中国等地。虽然他的名声没有像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那样家喻户晓,但他在阿拉伯世界却是妇孺皆知的旅行家。他为后人留下的《伊本-拔图塔游记》,是一部研究中世纪欧洲穆斯林统治区、北非和东非、拜占庭帝国和亚洲等地区历史的珍贵资料。

1326年,伊本-拔图塔访问了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的边境地区,以及阿拉伯西部的圣地和伊拉克。他曾在麦加和麦地那停留了两三年,穆斯林虔诚而平静的生活,没有改变他那游历世界的初衷。1330年,他和他的追随者一起沿着红海海岸朝南行进,在也门乘船渡海后,来到东非沿海地带,游历了索马里的泽拉、摩加迪沙和肯尼亚的蒙巴萨,直至坦桑尼亚的基尔瓦基西瓦尼。他取道海路返回时,经过阿曼湾和霍尔木兹海峡,在巴林群岛和南伊朗停留一段时间后,又一次到达圣城麦加。随后,他从叙利亚乘船前往小亚细亚,游历了几乎全部小亚细亚半岛。他还跨越过黑海来到克里木半岛,第一次直接面对欧洲基督教徒。接着,他进入北高加索地区,抵达伏尔加河下游的金帐汗国首都萨莱,并受到热情的款待。1333年,他随金帐汗国大汗穆罕默德,乌兹伯格的爱妃,印拜占廷公主雅伦,一起前往君士坦丁堡。返回萨莱后,伊本,拔图塔很快又动身前往中亚旅行,相继游历了花刺子模、撒马尔罕等地。他向南渡过阿姆河,翻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河中游谷地,然后穿过旁遮普省来到德里。据说,他在这里受到优待,并作为商人和德里苏丹的官员,一住就是八年。后来由于失宠,他于1342年才接受德里苏丹的委任,作为使节被派遣到中国。伊本-拔图塔从锡兰岛出发,沿着古代的商路航道,由马尔代夫到达孟加拉,再航行到尼科巴群岛、苏门答腊、暹罗、苏绿群岛,最终在繁华的中国商业城市泉州登陆上岸。在中国停留期间,他到过广州、杭州、北京等地,然后沿着原路返航,经锡兰岛、南洋、阿拉伯海、波斯湾、叙利亚、埃及,到麦加做最后一次朝圣旅行,1349年11月回到摩洛哥的丹吉尔城。1352-1353年,他还游历了西班牙的龙达、马拉加、格林纳达等地,以及西苏丹和马里等非洲地区。阿拉伯人的探险与发现活动,王要是由一些地埋学家和旅行家完成的,西欧人正是通过他们了解和熟悉了东欧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除伊本,拔图塔外,还有许多阿拉伯人在地理探险与海外发现史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1)公元9世纪中期,波斯人伊本-霍尔达特别赫撰写了一本名为《道路与国家》的书,他在书中综合了以前几乎所有阿拉伯地理知识的报道。虽然他很少出外旅行,但由于他在巴格达哈里发宫廷里任职,所I以有机会收集和整理阿拉伯官员和商人有关亚洲及阿拉伯商路方面的情况报告。另外,他还记载了一些关于俄罗斯及东斯拉夫人的情况。
(2)公元9、10世纪之交,波斯人伊本·鲁斯泰在游历中亚和东欧地区的基础上,撰写了一本名为《锦囊》的书。这本书只有最后一部分留传至今,提供了关于东欧各民族情况的一些珍贵资料。
(3)伊本·法德兰在《伏尔加河游记》-书中,提供了伏尔加河流域保加尔人的有关情况。由于他参加过一个阿拉伯使团,这个使团穿过伊朗高原和布哈拉,前往花剌子模,然后再穿越乌斯丘尔特高原和里海洼地,最后到达伏尔加河的保加尔首都。所以,这本游记是研究中世纪伏尔加河流域和伏尔加河以外地区的重要史料。(
4)10世纪,巴格达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旅行家马苏迪有两部著作流传至今,一部是《淘金场与宝石矿》(通常译为《黄金草地》)另一部是“报道与观察》。他游历过近东、中东、中亚细亚、高加索以及东欧地区,还向南游历了直到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非地区。所以,这两部书记录了作者所游历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演变和民族习俗,其中关于爪哇岛和中国的资料特别丰富。
(5)10世纪中期,阿拉伯旅行家依斯塔赫利撰写了一本游记,取名为<风土之书》。作者以其耳闻目睹得来的事实和收集的文献资料为基础,详细记录了他在近东、中亚和印度等地的旅行经历。后来,他在印度河旁一座城市里遇到了晚辈旅行者伊本‘华卡尔。这个年轻人曾漫游了从西班牙和西北非地区直到东方印度的全部穆斯林国家,令他大吃---}。依斯塔赫利便请求伊本’华卡尔以其亲身感受为基础,把他在游历中的所见所闻全部记录下来,作为《风土之书》的重要补充。在《道路与王国》这部游记中,伊本‘华卡尔记述了位于波斯湾和阿拉立伯海东北海岸的一系列商业城市,还提供了关于西亚和中亚人口最凋密、经济最发达地区的情况。
(6)12世纪,非洲柏柏尔人最著名的地理学家依德利西任职于西西里国王诺曼人罗任尔二世的宫廷。罗任尔二世对一切地理发现都颇感兴趣,他把许多学者和外国商人邀请到宫廷为他效力。虽然依德利西只到过很少几个地方,但他充分利用诺曼人国王提供的良好条件,通过那些学者和外国商人,收集了一大批关于非洲和中亚地区的资料。他依据这些资料,用70张纸绘制了两幅世界地图:一幅是圆形地图,另一幅是四边形地图。他把来自于古代到中世纪著作家们获得的地理资料全部填入这两幅地图中,使它们比原来的著作准确了许多。
(7)公元13世纪,雅库特为阿拉伯人的地理知识做了一个总结。他不仅使用了穆斯林著作家的资料’而且也使用了古代的和拜占庭基督教著作家的资料。他还亲身游历了东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国家,以及伊朗、中亚等地区,对这些地区颇为了解。在伊朗,他还登上了德马万德高峰。
(8)阿拉伯人利奥-阿非利加诺斯是公认的非洲历史的重要著作家。他出生西班牙,幼年随家移剧摩洛哥,并在那里接受教育。约在1510-1513年间,他游历了中苏丹、西苏丹地区,并取道摩洛哥的锡吉尔马扎,经特加扎、瓦拉塔、加纳到达马里,沿途访问了当时繁荣的桑海帝国、马里、豪萨诸城邦。作为一名探险家,他用阿拉伯文撰写的游记《世界的三分之——非洲概论》出版后,曾得到教皇列奥十世的赞赏。
后来这本书被译成意奈利文、英文等,其中提供了许多研究豪萨各城邦情况的宝贵资料。从这部游记中可以看到,当时豪萨已种植稻米,城市中工匠很多,纺织工更多。国家对商业活动也很重视,商队都派有配备了驽弓的武士护卫。作者还指出,豪萨各城邦各自独立,但却使用同一种语言,说明它们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

总而言之,阿拉伯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大都游历广泛,而且著述颇丰。他们留下了大批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山川形势、风土人情、宗教习俗以及历史文化方面的宝贵资料。直至今日,这些资料对于我们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中世纪历史,仍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参考价值。阿拉伯旅行家和地理学家扩大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也使这种认识更加准确’更接近于事物的本来面目;同时他们的探险和旅行活动,也大大促进了中世纪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其意义十分深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卡塔尔多哈的旅游交通,


大巴车
多哈公路路况很好,卡塔尔车辆靠右行驶,车速较快,限速为50公里/时—120公里/时,前排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卡塔尔没有铁路,公共交通不发达,也没有自行车。多沙丘和荒漠,地形较复杂,容易迷失方向,车辆容易陷在沙丘上,不过城市并不大,步行就可以逛遍。

飞机
机场距离市中心5公里,拥有超过20个国际航班,最有名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卡塔尔航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伙伴:

手机版|小黑屋|华人驿站全球地接联盟 华人驿站 ( 陕ICP备16004167号-3 )   版权所有;西安华人驿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88号楼2; 电话:17762283762; 邮箱:huarenyizhan@qq.com

GMT+8, 2024-12-22 01:15 , Processed in 0.06957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