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5月,大不列顿发行了第一组邮票。为防止伪造品,在图案的中心选用了维多利亚女王的肖像。这一功利性开端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习惯看法:只要君主的肖像得以永久展出,不列颇邮票就无须烙上国家的名称。
地老天荒,朝代更迭,尽管在肖像的处理上变化万千,但这一传统却保持至今。 选用君主肖像作为邮票图案的主意始于1839年。当时,一位叫本杰明•柴佛顿的艺术家建议,未来的邮票应采用维多利亚女王的肖像:“这样一来,人们对肖像面部的不同特征眼熟心习,鉴别真假赝品就如同轻车熟路了,这比珍典握心的装饰,文字技巧和外观特征更能引起观寮者的注目。
世界上最早的邮票—一便士黑票和二便士蓝票,赢得了公众的一致赞赏。尽管它们的发行量很大——一便士黑票六千八百万枚,二便士蓝票六七千万枚。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大张邮票是不带齿孔的。当人们剪下一枚枚的邮票时,并不在乎剪刀的去向,故而造成了完好邮票的相对减少。六千八百万枚巾的一便士黑票,竟然价值七十英镑甚至更多,原因即在于此。未经使用、票面完好的邮票具有更高的价值。二便七蓝票,使用过但仍完好的,或者没使用过的,价值数百英镑,而此数目也许还被低估了呢。简易的凸板印邮法,在爱德华七世时期得到沿用。唯一不同之处,便是更换了君主的头像。奥地利雕塑家艾米尔•法奇绘制的爱德华七世左侧素描像,被大英帝国及其所属国所采用。
随着乔治五世1910年继位,人们产生了新的想法。在以往的三十多年,二先令六便士乃至五镑的高分值票千篇一律地采用活板印剧,除君主头像而外,几无特色。因此,当时邮票改革势在必行。1913年,二先令六便士至一镑凹印系列票出现了海马奔腾的图案。英国邮票破天荒地有了图画一类的图案。国王的肖像虽依然保留,但已被挤到票面的左侧。 |